热播剧营销大起底:费用5年翻百倍 90后引导话题
[摘要]短短五年间,电视剧营销的规模越来越大,覆盖面越来越广,费用也由之前的几万上涨到几百万,甚至过千万……电视剧营销的2.0时代正在到来。
《择天记》邀请知名设计师开发产品
然而,《择天记》也并不是这种联动开发模式的初创者。
2015年夏季播出的电视剧《花千骨》,也曾创造了由影视剧带动衍生相关产业收入的最高纪录,影游联动月流水达到2亿。剧集6月9日开播,6月25日游戏举办发布会并测试上线。观众在紧追该剧时,急于获知未播出的剧情,这便将观众引入游戏进行抢先体验,此举大获成功。但由于欠缺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经验,《花千骨》的其他产品却做得不够及时,原本适合商品化的“糖宝”形象在淘宝中充斥着各类盗版,而正版商品则迟迟未出。同样,一年之后的《九州.天空城》尽管推出了玩偶、手伴、项链、和邮政局合作的明信片等,但可惜的是,故事播出后意外走红的蓝色美瞳,倒是让一众未经授权的“羽皇同款”抢占先机。
相较于迪士尼、漫威这些深耕多年的IP巨头,国内影视剧在衍生品的运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如何对衍生品的制作进行准确预判,在怎样的节点推出,通过哪些渠道推出,都是今后国内影视剧制作方需要注意的。
Part5. 雇水军,黑对手,电视剧营销还存在很多问题
对标好莱坞,国内的影视营销体系还尚未成熟,营销规模也难以比肩。就连一个成熟的团队,也很难保证长期正常的运转。一位营销公司老板谈及手下营销员工时说:“娱乐行业的门槛太低了,认识个字就可以来,而且人员流动性很高,两年换七八份工作的大有人在。”
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,也必然导致引导的话题有优有劣。
根据艾漫数据的一份调查显示,一些明星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量,是由4.9%的用户贡献了97.8%的内容。这也就意味着,各类媒介中的评论里很可能含有大量比例的水军内容。水军在营销中尽管作用巨大,实质上一直没有脱离灰色地带。而水军对话题的影响,有些甚至是恶意竞争,对国内影视大环境的发展毫无益处。随着整合营销逐渐在影视营销中体现作用,国内影视营销对于水军的依赖性却未见降低,这也是值得业内重视的。
在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看来,目前国内影视评论尚未建立年龄分层,但对于影视作品的营销,年龄分层很有必要:“一部作品是拍给90后看的,你是80后,骂了也白骂。但如果90后也骂我,那我就不冤枉了。中国电影没有分级制度,但我认为口碑一定要分层。当70后80后在用微信用朋友圈的时候,90后用的是微博,基本上83%以上的微博活跃用户都是90后,所以微博上看到的是90后观点。如果你想看00后观点,请去看他们的QQ和Qzone,这就是熟人网络。”
目前,国内的营销体系还尚未完全发挥出营销的作用,这与国内影视市场的形态息息相关。“有点娱乐”负责人认为:“现在电视剧营销仍然受到平台、演员等多方面的制约。但是一旦内容付费成为主流,需要通过关注度、好评度来为内容付费变现的时候,通过营销引导话题、制造流量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了。换言之,也只有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,从业者做的才不是简单宣传,而是一种营销。”
总结陈词:
以上文字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电视剧营销产业的飞速变迁和升级,尽管渠道越来越广,专业程度越来越高,但也存在打不破的定律:好的内容才是营销的基石。以近期口碑收视双丰收的《人民的名义》为例,它的火爆,并不仅仅因为营销手法有多高明,而是因为题材内容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这也是众多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:新媒体也好,传统媒体也好,营销当中最主要的不是渠道,而是内容。
观众不会因为营销手段高明而给不合格的作品打高分。不论是对于观众还是营销者,好的内容就像一堆等待燃烧的干草,哪怕只遇到一点点火苗,也能迅速燎原。毕竟,我们的观众比你想象的聪明得多。